2025-02-14 16:31:00
就業和養老問題一直都是社會熱點,更是民生焦點。一方面,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養老行業大有前景,呼喚更多專業化人才。另一方面,高校畢業生就業還有結構性矛盾,存在朝陽產業“用工荒”和高素質人才“求職難”的現實沖突。
那么,如何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吸引更多年輕人擁抱這片就業“新藍海”,記者進行了調研和采訪。
養老產業“東風”至 就業前景廣闊
當前,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萬人,占總人口的21.1%;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萬人,占總人口的15.4%。
這一趨勢對社會經濟結構產生了深遠影響。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銀發經濟發展研究報告》預計,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將達到19萬億元,將占總消費比重約為28%,占GDP比重為9.6%。近年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推出了一系列相關利好政策出臺,也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提供了廣闊空間。
不過,從基礎的日常生活照料到專業的健康服務,再到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老年人照顧需求日益多樣化,對養老服務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化養老服務改革,需要盡快打造一支高質量專業人才隊伍。
事實上,我國很早就啟動了相關人才培養工作。2008年以來,不少專科院校陸續開設與養老相關的專業。2020年,山東和上海2所本科院校還設立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并于當年啟動招生。2024年,首批應屆畢業生走入就業市場,“養老服務專業本科生畢業即遭瘋搶”的話題隨后登上熱搜榜。
在湖南,創辦于1999年的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是國家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核心專業,先后與上海市楊浦區民政局、湖南康乃馨養老集團、華錄健康養老發展有限公司等簽訂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協議。如果報考就讀該專業,不僅學費由企業全額支付,畢業后還將全部納入儲備人才庫。近年來,該專業不少畢業生逐漸成為各地養老機構基層管理崗位和技術服務崗位的骨干力量,被譽為中國養老行業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
行業發展更專業細致 現實難題待解
不過,養老市場需求火爆背后仍面臨一些現實問題。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會長、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副院長吳玉韶介紹,我國對養老護理員的需求超過600萬名,但目前僅有50多萬人從事養老護理行業,遠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剛性需求。
同時,隨著養老服務行業向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社區助老員、老年人能力評估師、老年助浴員等新工種不斷涌現,對廣大從業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實際上,許多從業者往往缺乏專業化技能儲備和系統化培訓。招不到專業水平高、兼具護理和管理知識的綜合性人才,是很多養老機構面臨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盡管我國已形成從中職到本科分層次的養老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但在專業建設、課程設置等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暫未有明確的規范,對從業者缺乏規范的技能培訓,導致其專業素質參差不齊。
“比招人更難的是如何把人留住。”長沙某養老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部分養老護理專業畢業生將該行業作為職場“跳板”“中轉站”,從業短短1年或幾年后就轉行離開了。
“養老專業學了能干嘛?以后只能當護工照顧老人嗎?”記者在某社交平臺上搜索“養老專業”,類似的疑問或認知誤區比比皆是。由此可見,社會主流觀念對養老服務行業存在一定的偏見與誤解,許多人甚至沒有意識到其已經是一個較為系統的行業體系。
此外,薪資水平同樣是“勸退”年輕人入行的因素之一。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等機構發布的《養老服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顯示,養老服務人才對工資收入的滿意程度偏低,僅有34.5%的受訪者對其工資水平比較滿意或非常滿意。
“據我所知,行業平均月薪大概五六千元,雖然比不上互聯網等高薪行業,但也能接受。”就讀于岳陽職業技術學院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王同學則認為,工作強度大、晉升空間小等因素,也是養老行業“用人荒”的原因所在。
向“短板”要動力 吸引年輕人入局
雖然困難不少,但養老行業前景向好已是業內共識。業內人士表示,為實現養老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積極引導年輕人加入此賽道,采取有效行動補齊人才短板。
眼下,養老機構、企業和社區更需要的是以青年人為主的養老服務技能人才,如面向一線的養老社工、健康管理師等,以及懂法律法規、采購等工作的養老服務經營管理人才。不僅如此,養老產業本身也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如發展“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通過與醫療、旅游、文化等產業融合,提供定制化服務,滿足老年群體多樣化需求。
“要把解決養老服務人才特別是養老護理員短缺問題擺到突出位置,堅持從供給側入手。”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永新指出。
學歷教育是破解人才供給堵點的主渠道。以湖南為例,目前全省共有117所中、高職學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在校生規模達10.3萬人,積極為社會培育養老領域技術技能專業人才。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未來我省將繼續推進職業院校專業建設,鼓勵其主動與養老服務機構聯合開展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推動產教融合。同時大力開展社會培訓,幫助養老服務行業從業者提升實操技能。
改善薪資待遇應該也是提升行業人才吸引力的關鍵一招。近年來,包括湖南在內的不少地方,都開始對符合規定條件的本科及以上、專科(高職)、中職(技工院校)畢業入職養老服務行業的人員給予相應入職獎補,設立養老護理員崗位補貼,引導養老服務企業建立高技能人才津貼制度,等等。今年我省兩會期間,省人大代表宋天翔等也在為高校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繼續建言獻策。
對于個人晉升、職業發展等外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日前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明確,要完善職業技能等級設置,落實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探索建立從學徒工到首席技師的養老服務“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評價體系。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轉換通道,構建與技能等級相銜接的技能崗位評聘制度,為養老服務人員提供多元化職業發展路徑和晉升機會。
而在1月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吳禮舵表示,人社部高度重視養老領域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力求培養更多專業化、職業化養老服務人員,促進養老服務人才梯次發展。對養老服務企業吸納就業的,按規定給予稅收優惠、創業擔保貸款、職業培訓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鼓勵企業吸納更多養老服務人員就業,促進養老服務領域用工需求和勞動者求職相互匹配。
來源:人才就業社保信息報